當(dāng)前位置:網(wǎng)站首頁-> 文章 -> 菜點 -> 廚藝
2019-01-17 22:42:47
一、液體類
豆瓣醬:常用豆瓣醬調(diào)味之菜肴,不能在菜中加入太多醬油,否則會造成菜品過咸。用油炸過使其色澤及味道較好。
芝麻醬:成品稍干。可以用微量冷水或冷高湯調(diào)成稀液體。
蕃茄醬:常常用于茄汁、糖醋等菜肴,并可增加菜肴色澤。
醋:紅醋不宜久煮,于起鍋前加入即可,以免香味散去。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較淡。
醬油:可使菜肴入味,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澤。適合紅燒及制作鹵味。
蠔油:蠔油本身很咸,可以加糖稍微中和其咸度。
沙拉油:常見的烹調(diào)用油,亦可用于烹制糕點。
芝麻油(香油):菜肴起鍋前淋上,可增香味。腌制食物時,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。
辣椒醬:紅辣椒磨成的醬,呈赤紅色黏稠狀,又稱辣醬??稍鎏砝蔽?,并增加菜肴色澤。
甜面醬:本身味咸。用油以小火炒過可去醬酸味。亦可用水調(diào)稀,并加少許糖調(diào)味,風(fēng)味更佳。
鮑魚醬:采用天然鮑魚精濃縮制而成,適用于煎、煮、炒、炸、鹵等。
XO醬:大部份主要是由諸多海鮮精華濃縮而成,適用于各項海鮮料理。
二、固體調(diào)料
食鹽:烹調(diào)時最重要的味料,其滲透力強(qiáng),適合腌制食物,但需注意腌制時間與量。
食糖:在紅燒及鹵菜中加入少許糖,可增添菜肴風(fēng)味及色澤。
味精:可增添食物之鮮味。尤其加入湯類共煮最適合。
發(fā)粉:加入面糊中,可增加成品之膨脹感。
面粉:分為高、中、低筋三種,制作面糊時以中筋面粉為好。用于沾粉油炸時則具有著色功能。
甘薯粉:多用于油炸物之沾粉,亦可作為芡粉。
生粉:為芡粉之一種,使用時先使其溶于水再勾芡,可使湯汁濃稠。此外,用于油炸物的沾粉時可增加脆感。用于上漿時,則可使食物保持滑嫩。
小蘇打粉:以適量小蘇打腌浸肉類,可使肉質(zhì)較松滑嫩。
豆豉:干豆豉用前以水泡軟,再切碎使用。濕豆豉只要洗凈即可使用。
三、辛香料
蔥:常用于爆香、去腥。
姜:去腥、除臭,并提高菜肴風(fēng)味。
辣椒:可使菜肴增加辣味,并使菜肴色彩鮮艷。
蒜頭:常用之爆香料,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。
花椒:亦稱川椒,常用來紅燒及鹵?;ń妨3聪汜崮コ傻姆勰┘礊榛ń贩郏艏尤氤袋S的鹽則成為花椒鹽,常用於油炸食物沾食之用。
胡椒:辛辣中帶有芳香,可去腥及增添香味。白胡椒較溫和,黑胡椒味則較重。
八角:又稱大茴香,常用于紅燒及鹵。香氣極濃,宜酌量使用。
干辣椒:可去膩、膻味。將籽去除,以油爆炒時,需注意火候,不宜炒焦。
紅蔥頭:可增香。切碎爆香時,應(yīng)注意火候,若炒得過焦,則會有苦味。
五香粉:五香粉包含桂皮、大茴香、花椒、丁香、甘香、陳皮等香料,味濃,宜酌量使用。
魚露:魚露除咸味外,還帶有魚類的鮮味。故潮州菜烹制菜肴,廚師多喜歡用魚露,而不用食鹽。
魚露于清代中葉始創(chuàng)于澄??h。制作的主要原料大多為公魚和食鹽。先將公魚拌入食鹽腌制,經(jīng)一年以上時間至公魚腐化,再加進(jìn)鹽水進(jìn)行水浴保溫約15天便成鮭,再經(jīng)過一個星期浸漬,濾去渣質(zhì)便成色呈禇紅色的味道鮮美香醇的魚露。
推薦閱讀
文章評論
注冊或登后即可發(fā)表評論
登錄注冊
全部評論(0)